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正文

青岛理工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发布人:李金海   时间:2022-09-19   点击数:

青岛理工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章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安全事故所引发的严重社会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维护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青岛理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验室实际制定而成。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实验室内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因自然、人为、技术或设备等因素而引发的消防、化学、特种设备、机械损伤等各类安全事故。本预案适用于全校范围内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工作,包括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相应环节。

第四条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优先进行人员抢救,同时注意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事故发生后,各相关单位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工负责,相互协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到位,正确应对,果断处置,防止事态升级和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4.预防为主,消防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安全培训、队伍建设、预案演练等工作。

第二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 组织体系

1.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称校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与指挥学校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校应急领导小组自动担负起事故的应急处置指挥职责和任务。校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校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与决定,协调学校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应对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及时与事发学院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联系,并及时汇总动态信息,向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学校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主要成员由化工、电气、机械等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针对现场紧急处置、救援救治、洗消防护、危害评估、事后恢复和事故调查等问题提出指导、评估意见。

3.各学院应根据单位危险源的特点,成立相应的、由学院负责人牵头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专项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演练和完善;负责与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及时报送安全信息,接受校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请示并落实上级指令。

第六条 职责分工

一旦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校应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和单位的职责如下:

工作组组长: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校领导

工作组副组长: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处主要负责人

事故协调责任部门:校长办公室

安全保卫责任部门:安全管理处、事故单位

物资、交通、通信保障责任部门:后勤管理处、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安全管理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事故单位

抢救责任部门:校医院、事故单位

技术保障责任部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校医院、事故单位

第三章 预防与监测

第七条 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各实验室(中心)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各功能分室安全责任人,确定各实验室安全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验师生必须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2.加强实验室安全运行保障条件建设,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设施、器械,配备专业个人安全防护用具。建立危险化学品储存室,对加热设备、压力容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剧毒、高毒、强酸、致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

3.各学院实验室实行安全准入制度,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巡查、检查、隐患整改制度,建立健全“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本部门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 预警与监测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危险品建立档案和使用记录,发现遗失、不当存放等现象立即处置。

2.严格执行安全巡查制度,对违规操作人员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用品用具,及时发出书面预警,监督整改结果。

3.实验操作人员定期监测实验室运行环境,包括实验室水、电、气、暖运行状况的检查、仪器设备电气性能的评估等。

第九条 信息报告

1.发生事故的实验室在积极组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向本学院的主管领导、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和安全管理处汇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给校应急领导小组。

2.报告内容: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危险源和人员被困与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它应对措施、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十条 处置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校应急领导小组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实验室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组织师生疏散、撤离。

2.校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专家组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3.救援人员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4.迅速控制危险源,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仪器设备,标明危险区域,封锁事故场所,划定警戒区。

5.启用学校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向社会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6.积极配合卫生、环保、安检等部门立即调查事故原因,并做好相应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章 后期处置与恢复

第十一条 善后工作

在事故和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各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和环境状态。

1.实验室及室内设备遭到严重损坏的,必须进行全面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坏、无维修价值的,应当予以报废。

2.安全事故过程中,涉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意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抚、抚恤、理赔工作,及时为师生提供心理疏导及司法援助,消除家长和社会的心理恐慌。

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

事故处理后,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安全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整改措施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和鉴定,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学校。

第十三条 责任追究

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有关部门提出限期整改;对事故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视情节轻重,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应急与处置保障

第十四条 通信保障

上墙公布实验室安全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及通信联系方式,建立可靠的信息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应急联系电话:

安全管理处: 68052110(黄岛校区)85071112(市北校区)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85071786,8071785

校医院:86875696(黄岛校区),85071798(市北校区)

紧急电话:报警110、火警119、急救120。

第十五条 物资保障

实验室日常安全防护物资一般情况下从各学院实验费中列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统一列入学校财政预算。安全管理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等相关单位应做好应对安全事故的物资储备,保证相应物资和器材的完好使用。

第十六条 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

进入实验室前实验师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认真学习实验室各类安全知识,了解可能遇到的主要危害、事故预防与排除的要求与方法。各实验室针对本单位实际,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安全宣传教育的相关课程,印发行业规范标准及相关专业手册等资料,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预防、避险、自救、自护等应急技能。各实验室每年应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逃生疏散演练,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

第七章

第十七条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校职能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预案应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第十八条 本预案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制定与解释。

第十九条 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青岛理工大学特种设备及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预案

. 一般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附件一:

青岛理工大学特种设备及危险化学品

应急处置预案

青岛理工大学

电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加强对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应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等要求,对此我校制定如下预案:

一、后勤处是我校电梯的使用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有电梯操作证的电梯管理人员。每台电梯责任到人,配置专业救助工具及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和监控设备运行正常。

二、当电梯发生异常情况,后勤处应立即通知电梯维保公司,联系方式已张贴在轿厢控制板,也可由学校有电梯操作证的电梯管理员先行救助。

三、应急预案的演练,后勤处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电梯应急预案的演练(可由电梯厂家提供相关的协助),并做好相关资料的取证;同时在轿厢内张贴宣传品及年度检验安全合格标志和注意事项,向师生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知识。

四、应急处置方案

(一)如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求救和自我保护的程序

1、被困乘客应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根据电梯内的提示进行求援,如拍门叫喊,用鞋子敲打等;

2、被困乘客应远离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口,不要在轿厢内吸烟,保持镇静,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3、被困乘客在解救人员到场前不可撬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可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轿厢外;

4、如轿厢内有病人或其它危险情况,应尽快告知值班人员,并互相帮助、救护及安慰;

5、如轿厢运行速度异常,应远离轿厢门,做“屈膝”动作,以减轻人体对“急停”的不适应。

(二)如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管理单位接报的处理程序

1、值班人员发现所管辖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于信号并确认后,应立即通知学校电梯管理员前往处理,同时致电维保公司;

2、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告知轿厢内的被困乘客:“不要恐慌、保持镇定,远离轿厢门,不可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轿厢外,不要进行任何操作,安静的等待专业人员救援。”并不断安抚被困乘客。

3、值班人员还应了解轿厢内的情况,如轿厢所停楼层的位置,被困人数,是否有病人或其它危险情况,如有紧急情况立即与120等取得联系。

4、学校电梯管理员到场后可先行实施救援程序。如自行救助有困难,须等电梯的维保单位人员到场后,协同实施救援。

(三)发生困人的解救程序

到场的救援专业人员首先要识别电梯所处的位置实施救援,如电梯轿厢高于或低于楼面超过0.5米时,应先执行盘车程序,再按实施下述程序实施救援;

1、确定轿厢所在位置; 

2、关闭电梯总电源;

3、用紧急开锁钥匙打开电梯厅门、轿厢门;

4、安慰并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小心摔倒或跌伤;

5、重新将外门关好;

6、待维保人员查明原因,解除故障后,电梯才能恢复运行。

(四)盘车解救程序

1、在执行困人盘车程序时必须按要求先行切断电梯机房的电源并挂牌上锁;

2、确定统一指挥、监护、操作人员,由有专业资格人员进行具体操作;

3、确认厅门、轿门是否关妥;

4、在进行机房紧急援救前必须与轿厢内乘客取得联系,稳定其情绪,告诉乘客准备采取急救措施,请配合;

5、拆除主电机轴端盖(如有),安上旋柄座及旋柄;

6、两个救援人员各把持旋柄的一端,另一个救援人员,手持掣动释放杆并监视平层标志,轻轻撬开掣动,而应在撬开掣动的同时,把持紧旋柄,用力盘绞,使轿厢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7、轿厢移到平层处将刹车恢复到制动状态,

8、确认制动可靠后,放开盘车手轮。

(五)善后处理

1、如有乘客受伤,应先进行救援和安抚的处理工作,并在通知电梯公司的同时将情况如实反映并应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紧急事故报告;

2、调查电梯故障原因,并向乘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如属外部原因,力求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

3、如属电梯故障所致,应督促电梯维护单位尽快地检查并修复;

4、如现场有新闻媒体的参与,应尽量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汇报情况,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5、及时提交故障及事故汇报资料。

五、紧急状态时对电梯的处理

(一)发生火灾时,应以立即终止电梯运行为原则。

1、及时与保卫处联系并报告有关应急事故处置办公室。

2、按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钮”,使消防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以供消防人员使用;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驶至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告诫轿厢内乘客保持镇静按救援程序实施后,组织、疏导乘客离开轿厢,沿安全通道撤走,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厅门、轿门、切断电梯总电源。

3、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即刻停梯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4、对于有共用井道的电梯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将其余尚未发生火灾的电梯停于远离火灾蔓延区,或者交给消防人员用以灭火使用。

5、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停梯,以避免因火灾而停电造成困人故障。

(二)发生淋(湿)水时(遇到台风、雷暴等恶劣天气或消防水管、居民水管出现异常)

应实施预防性措施,加强电梯巡视检查,关好机房窗户和门。电梯机房主屋顶或门窗漏雨而进水;底坑因建筑防水层处理不好而渗水;上下水管道、消防栓、家庭用水等泄漏造成电梯淋(湿)水事故时,除对建筑设施采用堵漏措施外,还应马上通知电梯维保公司并采取应急措施:

当底坑内发现少量进水或渗水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终止运行,断开总电源。

1、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防止轿厢进水。

2、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很多,应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3、发生淋(湿)水时,应迅速切断漏水源,设法使电气设备不进水或少进水。

4、对淋(湿)水电梯应进行除湿处理,如采取擦拭、热风吹干、自然通风、更换管线等方法。确认淋(湿)水消除,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并经试梯无异常后,方可投入运行。对微机控制电梯,更需仔细检查以免烧毁电路板。

5、电梯恢复运行后,详细填写淋(湿)水检查报告,对淋(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记录清楚并存档。

青岛理工大学

桥式起重机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桥式起重机安全事故,是指我校在桥式起重机作业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挤压,高处坠落,吊具、吊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等。

一、事故类别及原因分析

(一)碰撞挤压事故

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

4、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大部份在桥式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将起重机固定在大车运行区间的装置),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

(二)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桥式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梯子(护圈)、栏杆、平台等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缺失或损坏;桥箱、吊笼运行时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缺失或失灵;电器设备保险装置失灵等都是造成人员坠落的重要原因。

(三)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具或吊物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
(四)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
  机体倾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超载,支护不当,在基础不稳固状态下起吊重物,或负载转弯、超速运行等。
  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或支腿折断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
(五)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司机触碰滑触线、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触碰滑触线等原因造成。

二、灾害后果预测

(一)碰撞挤压事故

有关作业人员伤害。

(二)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人员坠落伤害。

(三)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具或吊物坠落砸伤作业人员,吊运危险物品时还有危险品对作业人员或周边群众及环境的危害。
(四)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
  司机受伤,同时危害附近作业人员和其他设备。

(五)触电事故
  司机或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可能伤害周围其他人员。

三、预防措施

(一)健全桥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设专门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

(三)定期分析桥式起重机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四)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五)日常检查制度(对应起重机械主要故障及原因进行检查、维修);检验及测试用主要仪器设备。

(六)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在日常巡检中对主要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机械结构件、重要零部件的安全状况及环境情况(如风速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排除故障。

(七)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危险辨识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教育,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详见附件1

四、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

对设备的故障,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详见附件2

五、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一)桥式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

可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事故(隐患)现象,参照各自设备维修使用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和紧急情况处置条款执行,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

应根据事件类型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危险电源、转移或阻挡坠落的物料伤人、受威胁人员的撤离、现场隔离等。

(二)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三)桥式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四)桥式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五)桥式起重机漏电、触电

1、切断电源。抢险救灾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六)桥式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4、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5、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熔融状态下的钢(铁)水禁止用水来灭火。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附件1:《桥式起重机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附件2:《桥式起重机事故隐患的处置措施》

附件1: 桥式起重机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序号

危害事件

风险控制措施

1

人员高空坠落

1.高空作业无升降车等辅助设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并牢靠固定安全带,应有接应人员配合操作。

2.检查平台栏杆是否牢固可靠。

3.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降低重心,并防止地面油污、杂物造成支撑腿滑移。

4.尽量避免将腰部以下的身体探出栏杆,如不可避免则需他人在栏杆内协助。

5.无可靠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可拒绝任务。

6.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

7.作业人员应随时注意脚下是否有空洞。

8.行走路线上如有不明覆盖物应及时排查。

9.发现行走路线上存在空洞或障碍物应通知其他人员并及时标记。

2

人员磕碰

1.严禁在现场猛跑或追逐打闹。

2.爬梯时尽量减少手持物,并控制行进速度。

3.进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移动时应注意各方向上的障碍物。

4.工作期间严禁饮酒。

3

物体坠落

1.电源线盘应固定。

2.探身操作时应通过腕带或其他方式确保手持设备不坠落。

3.物品应妥善放置,应防止倒塌或被风吹倒。

4.现场应佩戴安全帽。

5.严禁将电源接线盘、小工具从高空抛下。

6.起吊时地面作业人员应与重物保持安全距离。

7.重物起吊后地面作业人员不得站立于重物下方。

4

触电

1.作业前确认起重机的接地情况。

2.现场接电应由有电工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

3.无关人员严禁碰触起重机电控系统。

4.与起重机的高压电接入系统保持安全距离。

5

料堆崩塌

1.作业人员应与散料堆保持安全距离,对于圆形材料堆,应尽量避免站立于物料滚动方向。

2.严禁攀爬不稳定的物料堆。

6

现场火灾

1.地面、低空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

2.撤离时保持秩序避免踩踏。

3.高空作业人员要保持镇定,撤离前应判断撤离路线是否安全。

4.若现场消防设备有效,撤离路线受阻时,高空作业人员应寻找避火点待救援,严禁从作业处跳下。

7

起重机倾覆

1.严禁超规范的作业工况。

2.大车移动时严禁在轨道上放置物品。

3.停工时应将大车停至指定位置并及时锚定。

4.大风时应及时锚定或(并)加缆风绳。

8

钢丝绳伤人

1.作业人员应与钢丝绳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被钢丝绳带倒。

2.起吊时与重物保持安全距离。

3.起重机的卷扬系统卡死或出现异常时安全员应及时发出通知,现场人员应及时撤离卷扬机、固定滑轮等危险区域。

附件2: 桥式起重机事故隐患的处置措施

1、吊钩损坏:停止使用或降低额定起重量,更换受损钩片。

2、滑轮故障:加油润滑或更换滑轮槽。

3、卷筒损坏:更换卷筒。

4、轴或轴颈损坏:加热校正或更换轴。

5、联轴器:重心加工联接螺栓孔更换螺栓;定期加油润滑,当联轴器损坏或磨损严重时应更换。

6、齿轮:运行机构上的可修理,起升机构上的、齿轮齿损坏或磨损严重(在开动或制动时跳动)的应更换。

7、制动器:用油润滑活动关节,用煤油清洗制动轮及制动带,调整或更换制动带、调整锁紧螺母,检查电气部分和推杆机构;消除活动关节卡住现象,调整弹簧,更换电磁铁线圈,液压推杆制动器(按不同温度更换油液、换新键修理键槽、调整推动器机构、检查电气部分);调整制动螺母。

8、减速器:更换新油,检查啮合情况和轴承状况,拧紧螺栓或换涂料,更换损坏的机件、拧紧螺栓,在底座处加挡铁,拧紧螺母,换新键。

9、滚动轴承:检查轴承中的润滑油量,用汽油清洗轴承并注入新的润滑油脂内;检查轴承装配情况并进行调整或更换轴承。

10、车轮:重新加工或更换车轮,修理轨道。

11、小车运行机构:去除轨道上的油污和冰霜,调整轮压,调整轨道,改善起重机启动方法;调整小车四个车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加垫或修复主梁的方法平整轨道。

12、大车运行机构:调整轨道安装水平、轨距、相对标高,调整车轮水平偏斜垂直偏斜、两主动轮直径、前后车轮、车轮锥度方向,调整驱动电动机同步和制动器制动力矩、两端联轴器的间隙等等。

13、电动机:降低起重机工作繁忙程度或更换合适的电动机,在低电压下停止工作;纠正定子错相,调整定子,更换轴承,去除或更换多余的楔子;磨合电刷,调整电刷松紧程度,擦净磨光电刷及滑环。

14、电磁铁:调整弹簧拉力,消除磁流通路的固定部分与活动部分之间的间隙,更换线圈或改变接法;调整弹簧,消除磁流通路工作面的污垢;调整制动器机械部分,电网电压低时暂停工作。

15、接触器:调整磁流通路的触头压力,消除偏斜、卡塞、污垢或更换线圈;合上闸刀开关、紧急开关、仓口开关,控制手柄回零,接通控制电路熔断器,检查线路。

16、控制器:找出断电相和转子电路断线处,接通线路,检查线路电压,检修控制器,检修集电刷;调整触头或检修控制器,用短接法查找配电线路故障,检修限位开关;消除定位机构故障;停车修理控制器触头;调整触头压力,清洗触头污物。

17、液压电磁铁:消除卡塞,提高网路电压,调整修理继电器,修复或更新整流器,修理密封。

青岛理工大学

叉车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别及原因分析

1、事故类别主要有:司机视线盲区或刹车失灵导致叉车碾压人员事故、传动机构失效或所载重物重心不稳导致重物滑落事故等。

2、原因分析

叉车因其司机视线盲区多,叉起重物时严重影响司机视线。且其传动机构、工业广场作业环境复杂,对司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突发性事故较多。

二、预防措施

1、购买具备资质厂家生产的叉车,做好注册登记,取得厂内机动车辆牌照后方可使用。

2、叉车司机必须经有资质单位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认真按照规定周期做好叉车定期检测。

4、加强叉车司机技术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叉车司机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5、认真做好叉车月度自查,做好叉车日检、月检、年检。叉车大修必须由具备资质单位修理。

6、操作叉车前对叉车动力、传动装置、刹车装置、灯光、仪表盘、润滑油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故障立即处理,严禁叉车带病作业。

7、在作业过程中要按叉车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8、叉车严禁超载运行。

9、严禁疲劳和酒后驾驶

10、叉车启动、叉起、放下重物、转弯时,司机要仔细观察周围情况并鸣笛示警。

11、叉车在场内运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

12、作业完毕,叉车要停放在指定的位置,严禁停放在货物旁边。

三、应急处置方案

1、应急处置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叉车司机、维修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警戒人员、医护人员、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赶赴现场,查看现场情况并制定救援方案。

2、救护车开至事故现场待命。警戒人员立即设臵警戒线,疏散救援无关人员,并保证道路畅通。

3、如叉车上装有重物,必须采取措施搬走重物,防止救援过程中重物滑落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4、如叉车碾压人员,应先搬走叉车上的重物,再用千斤顶支起叉车将受伤人员救出。严禁采用开车的方法救人,防止人员受伤加剧。支起叉车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叉车翻车。

5、如叉车所载重物滑落砸伤人员,应采取措施保证一次移开重物,防止移开重物过程中重物下回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6、伤员的救治严格遵守“三先三后”原则,即: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要先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

7、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青岛理工大学

气瓶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别及原因分析

事故类别:根据压力容器的特点,主要有控制气体的外泄、着火和爆炸事故。

原因分析:

1、压力容器自身缺陷引起储罐和安全附件的损坏及密封泄漏;

2、外部因素如交通事故、静电或遭雷击等引发储罐和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

3、操作等因素引发储罐和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

二、事故危害

1、介质对人的危害。

2、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3、爆炸危害

气体从压力容器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气体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爆炸威力:压力容器爆炸分物理性爆炸和化学爆炸。

压力容器发生物理爆炸,又称蒸气爆炸,破坏性很大,其主要危害因素为火球、冲击波、抛射物三种。压力容器泄漏、破裂时,喷出的气体绝大部分以雾状液滴形式迅速与周围的空气混合而着火燃烧,火球的高温热辐射危害和持续时间与其大小有关。

三、危险因子的确定

易燃易爆气体外泄,对人的健康和环境均有一定的危害,但只要不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就不会出现灾难性后果。从燃烧和爆炸角度来说,氧为助燃物,存在于空气中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要控制燃烧物和火源。对储存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其危险因子为可燃气体和火源。在轻微泄漏阶段,其主要危险因子为可燃气体。此时抢险救援工作主要是堵漏,并控制周围的火源。一旦出现泄漏无法控制,其主要危险因子就转为火源。此时抢险救援工作主要为控制火源,并设法堵漏或控制可燃气体的扩散。

四、应急处置方案

(一)应急响应

1、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

2、事故监控措施。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3、人员应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

4、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

危险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有毒、爆炸等警示标志等。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引起火灾的隐患。

(二) 应急救援医疗措施

1、当事故现场有中毒、冻伤等受伤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应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

2、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护后,应尽快转入医院进行治疗。

3、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救援抢险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区静卧,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a、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将受伤者的衣扣及裤带松开,保持其呼吸通畅;

b、呼吸停止者,实施人工呼吸;

c、对冻伤者,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冻伤部位,至少15分钟以上,且在24小时内在患处涂上药膏,然后用医用纱布包扎。

4、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a、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b、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

c、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三)应急技术

1、装备和器材

a、灭火剂选择

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发泡剂等。

b、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

c、设备物资储备

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d、通讯设备应采用无线电通讯设备。危险区内须使用防爆型通讯器材,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等非防爆型通讯工具

e、常用救护药品。

2、处置的一般要求

a、储罐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或关闭可燃气体来源的各相关阀门;

b、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爆电器除外),关闭常用通讯工具(灾区电话除外),消除所有火种;

c、使用防爆抢险工具,穿戴专用救援服装,防止撞击、摩擦、静电起火;

d、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e、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应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f、通常含氧量10%是人体不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最低限。因此,警告大家不要进入可燃气体蒸气中。

g、设定区域和疏散

建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根据气体储量、泄露程度、地形、气象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疏散无关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周边人员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对以上区域内的幼儿园、学校、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应重点组织有序疏散。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

h、消除火种

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i、控制蒸汽云,如有可能用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或开启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可燃气体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汽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3、堵漏应急技术

a、器具堵漏

当泄漏处为圆形小孔,可采用木楔堵漏法;

当管道壁发生泄漏,且不能关闭阀门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或采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可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当储罐焊缝微量泄漏,可采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进行堵漏;

当储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b、当储罐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采用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

4、安全防护

a、个体防护

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气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有消防水幕作掩护。

b、伤员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及时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c、现场检测

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d、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迅速果断地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并重新评估,确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

当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时。

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罐体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

青岛理工大学

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在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危险化学品丢失、被盗事故

主要指爆炸品、强腐蚀品、有毒品发生丢失、被盗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腐蚀事故

主要指腐蚀性化学药品对人体皮肤、器官造成的损伤、烫伤事故。  

(三)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

主要指实验中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中毒。

(四)环境污染事故

主要指危险化学品泄露、违反有关规定排放危险废物等原因造成环境的污染事故。  

(五)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

主要指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由于存储或使用不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二、事故报告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学校报警(学校报警电话:85071112,报告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发生的地点、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的大概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等;同时,根据事故类别,立即采取组织自救、拨打消防“119”或救护“120”等措施。

(二)应急处置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到现场,并报告学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三)学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本应急预案。

三、应急事故处置措施

接到应急事故指令后,各工作组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根据事故分类,按操作规范进行安全处置,开展现场抢险和救护工作,控制事故影响范围,并及时汇报处置情况。

(一)危险化学品丢失、被盗事故

因管理或运输不当造成化学品丢失的,应急处置办公室应报告公安部门,并在确定丢失原因和地点后,派人积极查找;实验室、库房发现化学品被盗或丢失或被盗的,应急处置办公室应报告公安部门,现场警戒组要立即封锁现场,保护现场并记录现场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腐蚀事故

实验过程中因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在身上,应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如强酸、强碱腐蚀分别用指定浓度的苏打水和硼酸溶液进行中和。对眼部烫、烧伤后,切勿用手揉搓,立即用纯净水洗涤(不得用水直冲眼部)眼睛,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三)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

如发生气体中毒,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疏散人群到安全区域,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或吸氧,保持患者安静,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严重时采取人工呼吸,并然后送医院救治。

如发生入口中毒,应根据毒物种类采取适当处理方法,酸碱类腐蚀物品先大量饮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其他毒物先行催吐后再灌入牛奶,然后送医院救治。    

(四)环境污染事故

发生化学危险品污染事故,现场警戒组应设置隔离区,及时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现场抢险组应迅速查明危险品类型,确定主要污染物质以及产生的危害程度或可能造成的危害,要迅速制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对有明确污染源的应立即关闭阀门,控制污染物排放;对于泄漏的液体,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周边空气、水源等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医疗救护组及时对受危害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送医院治疗。

(五)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

发生化学危险品火灾、爆炸事故,现场警戒组应设置隔离区,及时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不得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医疗救护组及时对受危害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送医院治疗。

现场抢险组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统一指挥,及时撤退。根据火灾类型,采用不同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1、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等化学药品火灾

对于可燃液体,首先应关闭电源,并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对于可燃气体应关闭可燃气阀门和电源,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

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

火灾扑灭后,现场抢险组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现场警卫组应当保护现场,未经有关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四、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置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急处置办公室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核定受灾损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指令后,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应急处置办公室提出善后处理建议,并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损失,各工作组对应急处置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效果,周边空气、水源等环境污染情况,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情况,抢险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附件二

一般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迅速、高效的处置方案,保护师生人身和实验中心(室)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青岛理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试行)、《青岛理工大学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事故防范要求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实验中心(室)安全责任制;

2.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建设,落实安全知识教育和考核;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消防设备、器材及应急设施的正常有效;

4.保持实验中心(室)环境整洁,保持中心(室)内通风、完善防爆防静电设施。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预警机制

(一)应急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协调实验中心(室)一般安全事故处理。

组长: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校领导

副组长: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处主要负责人

抢险组:负责灭火、抢险。成员:安全管理处、事故单位

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成员:校医院、事故单位

警戒组:负责疏散、治安、交通管理。成员:安全管理处

通讯联络组:负责通讯、供应、后勤。成员:后勤管理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安全管理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二)预警机制与信息报告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故情况,由应急救援小组及时将事故发生时间、伤亡情况、处置情况报告学校相关部门。

应急电话——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0532-85071786,8071785

安全管理处电话

黄岛校区:0532-68052110

市北校区:0532-85071112

校医院电话

黄岛校区:0532-86875696

市北校区:0532-85071798

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将予以纪律处分或视情节轻重追究法律责任。

四、事故处置方案

(一)火灾处置方案

1.发现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切断电源或通知相关部门切断电源,并迅速报告。组长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

2.对于初起火灾,抢险组应根据其类型,采用合适的灭火器具灭火。对有可能发生喷溅、爆裂、爆炸等危险的情况,应及时撤离。

1)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引发的火灾,可采用水直接浇灭,但对珍贵图书、档案须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

2)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和油脂类化学药品等引发的火灾,须使用大剂量泡沫或干粉灭火剂;

3)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黄沙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4)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引发的火灾,应使用黄沙灭火。

5)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科学仪器发生火灾,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3.通讯组第一时间分别向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安全管理处、实验中心(室)负责人和本单位领导报告。说明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

4.警戒组迅速疏散实验室内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后清点人数。救护组立即启动现场救护,如有需要立即将伤员送至医院;

5.扑救人员要注意人身安全。

(二)触电处置方案

1.首先要立即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触电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方法:

1)切断电源开关;

2)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

3)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判断其神志是否清醒对症处理:

1)触电者神志清醒,要有专人照顾、观察;出现轻度昏迷或呼吸微弱情况时,可针刺或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送医院救治。

2)触电者无呼吸有心跳时,应立即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触电者有呼吸无心脏跳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3)触电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时,须交替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等抢救措施。

3.发现伤员立即联系校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烧伤、烫伤的处置方案

1.因接触实验中心(室)高温设备导致的烧伤、烫伤,受伤较严重者,救护组应及时对其采取受伤部位降温措施,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若烧伤、烫伤程度较轻,应及时用凉水冲洗受伤部位,涂抹或服务药物,避免受伤部位发生感染。

(四)爆炸处置方案

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组长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

2.应急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

3.所有人员应听从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五、附则

(一)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让师生熟悉各种应急处置方案。

(二)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演练前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演习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形成演练记录存档。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每学期不少于1次。

(三)当实验中心(室)内危险源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组织维护和更新本预案,实现持续改进。

(四)本预案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制定,自发布之日开始实施。


Copyright© 2015—2016 青岛理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All  rights  Reserved .

市北校区地址: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邮编:266033

嘉陵江路校区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路777号         邮编:266520

长江路校区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中路2号                 邮编:266520